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

以创业精神深化“双品工程”建设
张志华董事长在2017年度选题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(摘登)

时间:2017-01-06 作者: 来源:

  一、认清形势,服务担当
 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6年,出版发行业的发展可谓静水流深,看似波澜不惊,实则新潮涌动,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。有人将这种波澜不惊称做行业“小年景”,我更认同出版“新常态”的说法,既有创新之意,又意在成为常态。
  稳中求进、创新求变,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;严守规矩、从严治党,成为政治生活新常态;强化导向、质量为先,成为出版工作新常态。
  集团选题工作的“新常态”是什么呢?最关键的,就是要始终围绕中央的精神和省委、省政府的要求,抓住关键点,勇挑重担,主动担当,做好明年,乃至更长时期的选题规划和出版工作,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,做山东国有文化企业的领头人。
  总的来说,有这样几个突出的感受,需要特别注意:  
  一是服务大局的任务更重了。明年要召开党的十九大,出版要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。要做好重大纪念活动、重要时间节点的主题出版工作。主题出版要有近期目标和有长远规划。不仅要做好明年的选题,确保入选国家重点,而且要有意识地规划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、建党100周年、改革开放40周年的选题。这些重大选题,要及早谋划,防止临时抱佛脚。
  二是政治自律的规矩更严了。要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,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。特别是重大选题备案问题,要放在突出位置上常抓不懈。要严格履行备案程序,层层把关,确保选题内容导向正确,程序合法合规。
  三是文化责任的要求更高了。当前的出版业,既面临着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,更面临着时代提出的重要任务。到底出版业怎么抓,抓什么?大家或许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。我认为,最关键的,就是抓内容,抓精品。我们要提高选题的准入门槛,多策划高品位、高质量、高格调的选题,要突出内容的文化性、知识性、学术性,原创性。集团要以重点选题规划为抓手,引导精品出版,促进品牌提升。
  二、以市场为导向,大力推进市场图书工程和出版社精准定位工程
  一是狠抓市场图书建设,打造一批畅销书,不断提升市场图书在各出版社的占比。中文传媒将销量10万册以上的图书实行专项的调度、管理、扶持推进,要求各出版社要坚决做到一般图书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,确保每年提高10%以上。中原传媒要求符合出版社产品线规划的图书选题,每年要到达一定比例。无论数量占比,还是收入占比,股份公司都要认真研究,拿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市场书、畅销书运作的实施办法。
  二是大力推进出版社精准定位工程。王亚非说过,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的强大,就是出版社的强大;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强大很容易,因为它有资本,可以运作,做不做出版都赚钱。但是一个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的出版社不强大,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的强大是没有用的,那不叫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,那叫“某某投资集团”。
  出版社要强大,首先是依托主业的强大。先进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的发展历程表明,明确出版定位,走特色发展之路,是强大基业、提升实力的必然选择。关于出版定位的问题,我在2016年度选题论证会上曾专门作过强调。下一步,各社要根据本社实际,确定发力板块。需要维护加强的,要加大力度使之更强;新进入的领域,要做好调研与论证;不适合本社的,要坚决退出。要按专业化、分众化、品牌化的要求,每个出版社重点打造3-5个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产品线。并在此基础上,整合优化出股份公司的重点产品线。定位问题解决了,产品线打造、畅销书选题与市场营销、编辑队伍建设等,都会水到渠成,迎刃而解。
  三、以创业精神,做创新求变、追求卓越的出版人
  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出版业也开启了又一轮改革热潮。上海世纪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、安徽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、辽宁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都开展了管理再造工作,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大型出版社也走上了集团化的发展之路。还有一些出版机构,也针对自身问题开展了管理变革。出版业此轮管理再造,是在上一轮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。随着产业变革加剧,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日新月异,编辑、发行和出版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。跨界发展、融合发展成为出版改革的核心。
  我们实施的“双品工程”建设,对传统出版、新兴出版乃至跨界融合都有具体的规定,是变革集团一般书出版,促进精品书、品牌社进展的重要举措。基于出版业不断升级的竞争态势和集团在内容建设、人才结构、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变革空间,需要我们以创业精神来做好我们的工作。
  创业精神是一种能够持续创新成长的生命力,可分为个体的创业精神及组织的创业精神。个体的创业精神是以个人力量,在个人愿景引导下,从事创新活动,进而创造一个新企业;而组织的创业精神则指在已存在的一个组织内部,以群体力量追求共同愿景,从事组织创新活动,进而创造组织的新面貌。我们既要鼓励出版社内部编辑个人的创业精神的发挥,更要激励出版社集合全体员工的创业精神来开展工作。
  创业精神关注的不在于设立新公司,而在于“是否创造新的价值,能否将新事物带入现存的市场活动中”,包括新产品或服务、新的管理制度、新的流程等。创业精神是促成新企业形成、发展和成长的原动力。

XML 地图